Logo

2023台灣造紙與印刷包裝產業動態

Jul 21, 2023 in Everprinter.
印刷趣聞

【專家論談】

2023年苦日子之下

台灣造紙與印刷包裝產業動態 Papermaking,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Dynamics in The Tough Days of 2023

黃俊凱 Chun-Kai Huang 

盛康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

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



    俄烏戰爭持續在打,通膨與高利率造成金融緊縮還困擾全球,世界銀行在6月6日預測,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,將由2022年的3.1%降至2.1%,其中已開發國家將由2.6%降至0.7%,歐洲預計由2022年的3.5%降至0.4%。而到2024年全球經濟仍保持疲軟,而且三分之一國家的人均收入,仍低於2019年的水平5%;世界貿易組織(WTO)也在4月預測,2023年全球貿易量成長將由2022年的2.7%降至2023年的1.7%,加上高利率讓一般國家負債壓力持續增高,這些在在都顯示,全球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,經濟成長面臨困境,大家艱苦日子是明顯存在的。


    而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也面臨保2%的問題,第一季的經濟增長為負2.87%,比較日本的1.3%、韓國的0.3%、中國的4.5%、歐盟的0.2%、美國1.1%等,台灣相對辛苦很多的。這主要受到1至5月出口額減少17.7%(美元計),台幣計則減少約10.9%,進口額美元計減少18.7%,台幣計減少約12.1%;但2023年5月份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降7.5%,進口也降了約6.2%,韓國5月份出口也較去年同期衰退了15.2%左右,進口較去年同期減少了約14%,這也都凸顯全球貿易面臨嚴重的問題,尤其以半導體、通訊與資訊等科技產業為主的台灣與韓國影響最大。還好是新冠疫情在今年年初正式開放,各國報復性旅遊讓內需大幅增加,這減緩了國際貿易衰退的經濟壓力。


    根據經濟部統計,2022年台灣紙及紙板生產量約408萬噸,較2021年減少5.3%,銷售量約409.8萬噸,較2021年減約3.6%,內銷量約253萬噸,較2021年減約12.9%;外銷量約157萬噸,較2021年增約16.3%,進口量約144萬噸,較2021年減約5.7%,總消費量約397萬噸,較2021年減少約10.4%,這與2022年台灣GDP成長率的3.04%,已明顯脫離兩者間消費的相關聯性;而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,2022年印刷包裝產值約679億元,較2021年增加約4.7%,這又跟台灣GDP成長有點關聯性,以下我們分析台灣2023年第一季造紙及印刷包裝的市場產業動態。


今年首季造紙及印刷包裝產銷

    由經濟部統計資料,2023年第一季台灣紙及紙板產量約95萬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4.9%,但產值約178.4億元,較2022年同期少約13.9%,其中內銷量約56.7萬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2.3%,內銷值約126.2億元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6.6%,外銷量約37.3萬噸,較2022年增約5.5%,外銷值約56.3億元,較2022年減少約10%。比較量值變化,紙及紙板均價每噸降約10%,其中內銷均價降約4.9%,外銷均價降約15.5%,而降價幅度最大是內銷包裝紙跌約28.5%,紙板跌13.5%,外銷紙板跌22.1%,這是因為國際廢紙自去年下半年大跌,造成中、韓外銷的包裝紙及白底灰紙板大跌所致。(見表1)


    就海關進出口統計,2023年1至5月台灣紙及紙板進口量約44.9萬噸,較2022年同期51.7萬噸減少了約13.2%,看來經濟不景氣確實帶來整個紙業消費量的降低是明顯的。而以紙及紙板銷售量分析,2023年第一季約94萬噸,較2022年同期減約6%,其中文化用紙減少約3.7%,包裝紙增約19.8%,紙板減少約6.4%,衛生紙減少約9.8%,紙箱減少約11.6%,紙袋減少約11.4%,紙容器增加約6.9%,紙加工減少約19.9%,其他紙製品減少約24.9%,景氣不好,工業包裝相關的包裝品是減少了。


    而就印刷包裝銷售值分析,2023年第一季比2022年同期,紙箱銷售值約140億元(-16.1%),外銷也減少約25%;紙加工品內銷值約78.6億元,較2022年同期減少8.3%,外銷值則減少約21.4%;印刷品內銷值約167億元,減少約4.9%,但外銷值約25.6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4.8%。紙箱、紙加工品及印刷品第一季明顯的衰退,確實是受到台灣第一季經濟衰退與出口大幅減少的影響所導致。(見表2)




防疫鬆綁下生活用紙市場動態

    台灣外交部領事局在2022年10月13日起,開放國內外旅客入境免隔離,2023年3月20日起,台灣衛服部宣布,COVID-19輕症免通報、免隔離,改為0+n自主健康管理,4月17日除醫護場所外,不限制要戴口罩。而自2022年12月起,世界各國紛紛放寬外國旅客,免提具PCR檢測或疫苗接種證明,這就是人民生活逐漸恢復常態化,這讓國內外旅遊大爆發,餐廳、夜市、旅遊景點擠滿人潮、航空公司股票大漲外,旅館住房爆滿,唯一困擾是全球性的旅遊業缺工仍存在。


    根據交通部統計,2022年10月來台旅客約9.3萬人,到2023年4月已暴增至55萬人,台灣出國旅客也由2022年10月的17萬人,增至2023年4月的83萬人,資料顯示我們的觀光旅遊的逆差還是很大的。國內旅遊也由2022年下半年開始升溫,2023年1至4月較2022年同期增約36.7%,迄今都還很熱絡,唯國人國外旅遊增加後,確實有影響到國內旅遊,現每月國內旅遊人數約在3,500至4,200萬人之間。旅遊人數增加,對生活用紙的消費量肯定會增加,尤其是非居家通路的市場,我們嘗試以統計資料來看市場變化是否如此。(見圖3)

    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,2022年的生活用紙統計,內銷量與消費量都創下歷史紀錄,內銷量為203,951噸,較2021年增加8.9%,消費量約295,172噸,較2021年成長9.3%,但外銷量較2021年減少約8.3%,進口量約91,218噸,增加10.2%。2023年第一季產量約47,295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1.4%,銷售量約52,561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9.8%,內銷量50,856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0%,外銷量9,309噸,較2022年同期增加了8.7%,進口量約22,017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.6%,消費量約72,874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7.6%,庫存量也由2022年同期的18,392噸增加至19,257噸。(見表4)


    比較2022年同期資料,2023年第一季台灣生活用紙產銷都是衰退的,但如果以圖5來看,比較2019至2023年月內銷量,由2022年7月後,台灣每月生活用紙的銷售量都是4年內最高的,這也跟台灣今年5月中後疫情都屬輕症,政府開始逐步開放確診者同住家人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,可免居家隔離,改7天自主防疫,疫情常態化及群體免疫政策,也活絡了國內旅遊市場,這也帶動了生活用紙內銷量在2022年7月後市場景氣的主要原因。而2023年第一季內銷量雖然較2022年同期衰退,但比較2019及2021年第一季,內銷量還是明顯的增加甚多,但2020年第一季疫情剛開始的搶購,所以內銷量是偏高而不是市場常態。


 2023年第一季台灣生活用紙月消費量約72,874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約7.6%,但以圖6的資料,由2022年7月之後的生活用紙月消費量,還是過去4年內最高的,這市場動態是與月內銷量一樣,疫情回歸常態,國內旅遊市場大爆發,也讓生活用紙消費有明顯的增加。


其他生活家庭及衛生紙類產銷

    這次查詢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過程,發現新增一項其他生活家庭及衛生紙(1591090)項的產銷資料,以前的統計都只有衛生紙類(1591030),而且其統計資料與過去也有差異,但對分析影響不大。就經濟部資料庫差異,筆者的猜測是原有衛生紙類統計是以造紙公會為主的造紙廠會員,但台灣還有約20家以上的生活用紙小加工廠,有些廠甚至有月幾百噸的造紙產能,其他廠則都買大廠(APP、永豐餘與正隆紙廠)原紙(JR)加工為成品,或替大廠加工,這些廠的銷售通路大都為非居家通路(AFH)市場,這可能其他衛生紙類(1591090)的統計對象,其相關產銷資料如表7。

    由表7資料看來都是銷量大於產量,對加工小廠來言也算是正常,但生產量與衛生紙原紙(4803)的進口量是相近的,差異數則是由國內紙廠供應,所以如果要了解台灣生活紙的消費趨勢,還是以衛生紙類(1591030)的產銷較正確;其他衛生紙類(1591090)資料,就已包含在進口量或衛生紙類(1591030)的產銷統計中,故若單純要了解加工廠的產銷或台灣非居家通路市場的動態,還是可以參考其他衛生紙類資料,若要解釋其中的變化卻是有點困難,僅能參考。(見圖8)

    由表7及圖8資料分析,2022年的其他衛生紙類市場生產、內外銷都比2019年大幅衰退,這是否疫情帶來的影響呢?但比起衛生紙類(1591030)的產銷動態又不一樣,唯一可以看到的是外銷量是逐年減少,這是國際運費、紙價大漲帶來的影響。而2023年第一季內銷價,每噸比2022年第一季高約16.8%,這是可能的,因為俄烏戰爭帶來的通膨大家是看得到的,但現在漿價回跌,紙價也正在調整中,成品的外銷報價也跌約10%。資料也顯示,加工廠總庫存是比紙廠高約一倍,如果以進口紙為加工主要來源,保持2個月以上庫存是正常的。

    總結2022年的台灣生活用紙消費量約295,172噸,是史上最高的一年,但以2023年第一季台灣生活用紙市場,生產量僅僅約47,295噸,卻是近幾年最低的一年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1.4%左右。2023年第一季內銷量以衛生紙類(紙廠)約50,856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10%,但其他衛生紙類(加工廠)內銷量約19,582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7.6%,總消費量約72,874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7.6%,進口總量約22,017噸,較2022年同期減少1.6%,出口總量9,309噸,較2022年同期增加了約8.7%。

    2023年3月內銷單價紙廠每噸約75,466元(2,500美元),較2022年3月高約8.5%,但比最高價已降約2.5%,2023年3月加工廠每噸內銷價約73,285元,較2022年3月高約13.9%,但較最高價已回降約12%。2023年3月紙廠的外銷單價每噸約55,050元(1,800美元),較2022年3月高約3.1%,而加工廠2023年3約出口價每噸約73,353元,較2022年同期高約2%,出口價格高低與出口是原紙或不同紙類成品的價格都有很大的差異。


全球通膨回跌與漿紙價的波動

    國際貨幣基金(IMF)在6月初,督促美國聯準會(Fed)與各國央行,繼續收緊政策已降低通膨,而由最近的全球商品指數(CRB)看來,除了天然氣價格在2023年有明顯下降外,其他貴金屬、食品等價格波動不大。因為俄烏戰爭前景還不明,比起2020年疫情前的物價,金屬、食品及油價等,都還維持40至50%的漲幅,只有木材價格降約20%,這顯示通膨問題還持續困擾全球。(見表9)

    根據知名漿紙市場諮詢專家Fastmarkets RISI報導(見圖10),2023年6月漂白長纖(NBSK) CIF中國價每噸約660美元,比2022年同期降約34.5%,漂白短纖(PIX BHK)中國每噸約498美元,較2022年同期降約38.8%;比較3月底漂白長纖NBSK價每噸約865美元,降約205美元(23.7%),漂白短纖BHK每噸降約211美元(29.8%),這種落崖式的崩跌,與2022年俄烏戰爭開始時的飆漲,都讓造紙業者感到心驚膽跳,但漿價崩跌已趨近底部,6月初漂白短纖價格有回漲約6%,由生意社網站可也看到針葉與闊葉漂白漿每月價格波動。(見圖11)


    隨著國際漂白長短漿價的波動,國際紙價在最近兩個月的波動也相當激烈,由中國卓創資訊資料,過去兩個月間,紙價在中國降約7.1%,其中包裝紙降約4.3%,文化用紙降約6%;就台灣紙類及原料進口價格分析,2023年5月進口價比2022年均價,木片降約15.2%、廢紙降約33.8%、牛皮紙降約10.9%、白卡降約8.7%、銅版紙降約7.3%,但道林紙及衛生紙原紙價格還是高於2022年約10%左右。(見表12)

    但國際市場紙類價格崩跌,最嚴重的應是瓦楞紙、白紙板(灰銅卡)及白卡,原因是中國瓦楞紙自2022年初開始下跌,上半年跌幅超過8%,而中國在年初禁止廢紙進口,讓國際廢紙開始大跌,到2022年底跌幅約達100美元(40%),這又刺激另一波的跌幅,讓瓦楞紙跌幅達20%。而2023年又進入另一波跌幅約15%,廢紙跌當然影響到灰銅卡(白紙板),以台灣外銷的灰銅卡,2022元月出口價每噸約500美元,到3月價格已跌至400美元以下,跌幅約16.6%。(見圖13)  


     而國際白卡價格波動也是相當瘋狂,漿價在今年4月初開始下跌,年初國際白卡每噸報價超過1,200美元,4月初開始有破口跌至1,100美元,到了月底報價已接近了1,000美元,到5月初行情喊到900美元,至月底又破了800美元的喊價。而聽說中國白卡小廠的出口價,在5月居然有低於700美元的傳說,這每月3種價格行情,對市場用戶都不知如何接單;銅版紙價錢也是往下走的趨勢,以最近2個月的報價,每噸往下調約100美元,價格較穩的是道林紙與生活用紙,但市場當然趨於疲軟,未來再往下跌的機會還是有的。

   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在今年5月底,曾經舉辦了一場探討印刷與包裝供應鏈市場競爭力的論壇,東興紙品許茂元總經理,收集中國、台灣、越南、泰國等印刷包裝品的生產成本發現,紙張成本中,銅版紙越南最高,中國最低,但相差在10%以內,灰底銅版卡紙中國最低,台灣最高,但成本相差20%左右,白卡泰國價格最高,中國最低,價差30%,這價差讓人感到相當意外(見表14)。如果以台灣現有的紙價來分析,瓦楞紙及紙箱、灰銅卡、白卡價格與國際的紙價都偏離了太多,如果要談到印刷包裝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,國內紙廠的訂價是應該要檢討的時候,難怪台灣的印刷包裝年出口只有約8億美金,而中國卻有約220億美金的驚人紀錄,讓人羨慕。


本文轉自:
設計印象雜誌128期黃俊凱P30-35